巍巍东方,黄河汤汤,惟我中华,源远流长。2019年12月16日,星期一,雾气渐散,天色微明。伴随着雄壮的国歌,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校园冉冉升起,乐山艺术实验学校全体师生迎来了第十六周升旗仪式。
本周进行国旗下演讲的是乐山艺术实验学校艺术部副主任:沙涛,他演讲的题目是袁隆平《梦想的追求者》。
袁隆平《梦想的追求者》
演讲者:沙涛
《史记·郦生陆贾列传》中写到:王者以民人为天,而民人以食为天。在遥远的三皇五帝时期,姜姓部落的首领,炎帝(号神农氏),发明了耕种工具,教会人们种植五谷,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,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,炎帝被道教尊为神农大帝。
从人们种植水稻开始,有记载的史料看,战国时期约126斤/亩,唐朝276斤,民国时期250斤,1950年新中国成立初期,我国平均亩产300斤左右。当时,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提出过一个疑问:“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?”他的意思是说,凭着当时的粮食产量,完全无法养活基数庞大并且还在继续增多的中国人口。这在当时,几乎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。面对这个不可能攻克的世界难题,这个亿万中国人吃饱饭的梦想,有一个人脚踩黄泥,躬耕研究,创造了世界奇迹。今天让我们通过几个关键词一起走进他了解他,这个必将被整个人类社会歌颂的英雄。
百折不挠——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稻株。在60个瓦钵里面倒腾了两年,培育成功"雄性不育系"。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,他的几十个"资产阶级的坛坛罐罐"被"彻底砸烂",他偷偷捡回来几兜秧苗悄悄藏在学校后面的臭水沟里,继续进行科学研究。好不容易熬到可以正大光明的研究,1968年5月的一天,试验田被人为破坏,秧苗被拔光。望着满目疮痍,一片狼藉的试验田,他默默的卷起裤脚,脱掉胶鞋,赤着脚在田里不停的摸索,最后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田埂角落的污泥里,他又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。虽经历风波与挫折,他仍不停追逐中国人能吃饱饭的梦想,“千磨万击还坚劲,任尔东西南北风”。无私奉献——1971年初,国家科委和农业部又组织了一个全国性协作组。3月下旬,全国18个科研单位的一百多名农业科技人员都来到了南红农场。此时"野败"的杂交第一代正在抽穗,还没有人知道其科研成果,但他却毫无保留,把"野败"材料分送给大家做实验。只要表现出对课题感兴趣,他就欢迎,给外单位的讲课也一点都不保留,为科研为祖国,没有一点的私心。投身科学,投身人民的事业,毫不保留。
朴实无华——有次他爬田埂,旁边人想扶他一把,被他一下挡开了,"你以为我老了啊,我蹿田埂比你年轻人还快当!"就这样,如今90岁高龄的他,仍然每天挽起裤腿,赤着脚在田埂上忙碌着。功成名就的他仍然喜欢简朴的生活。他偶尔出差逛街,看到便宜衣服,就先在自己身上比试一下,然后又在助手身上比试一下,买上一大堆,回来就人人都发一件。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学去作报告,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。
执着追求——他经常跟人说起他曾经做过两次的梦:田里的水稻长得像高梁一样高,稻穗像扫帚一样长,颗粒像玉米一样大,他和助手们走累了,就在稻子下面聊天乘凉。刚开始,周围人呵呵的笑他的梦,时间长了,才发现他满脑子都惦记这个事情并为之努力着。相信禾下乘凉梦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像海水稻一样变为现实,造福全人类。他——一个将我国水稻产量从300斤/亩,提升至1100斤/亩的拓荒者;一个获得了我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的科学家;一个“感动中国”十大人物之一并获得祖国最高荣誉——共和国勋章的梦想追求者,他就是——袁隆平。